来源于《科技日报》 记者雍黎

疫情紧急,各大药企开足马力生产抗击疫情的急需用药。13日,记者从重庆市科技局获悉,重庆市涪陵区的高新技术企业重庆首键医药包装股份公司为保证药品生产,从大年初四开始复工,截至2月13日,已经发出全国三十多家药企急需抗疫药品瓶盖一亿多只。
“疫情紧急,我们大年初一就开始着手复工事宜。”重庆首键医药包装股份公司董事长唐光文说,作为医药关联企业,他们主要生产口服液瓶、输液瓶、抗生素瓶等瓶用盖,是全国药包材行业瓶盖企业中第一家“新三板”上市企业,国内100强医药企业中有70%左右是他们的客户,市场占有量位于前三强。疫情暴发后,仅仅几天时间,公司就收到了来自太极集团、葵花药业、广药集团花城制药、四川好医生药业、陕西海天药业、修正集团通药制药等数十家药企的药用瓶盖紧急订单,数量多达上亿只。
正月初一就有企业发来订单,当时公司已经放假,人员组织,原辅材料供应,物流等各个方面都存在难题。不过,唐光文没有迟疑,立刻从四川老家赶回涪陵工厂,向员工发出召集令,向有关部门申请复工,同时还多方凑集口罩、消毒液等物资捐赠给涪陵、四川、湖北等地。1月28日,六成员工到岗,安静的数字化车间热闹起来,一只只专用瓶盖在生产线上滚动起来了,被制作、分拣、包装……
“我们的员工大多数都是本地人,针对复工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消毒措施,同时我们自己研发的智能生产线也大大减少了人员的数量,保证产能。”唐光文介绍,他们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所生产的药品用瓶盖包装先后获得了国家专利技术26项。公司与下属公司重庆首瀚智能技术研究院研发的“一键式启动药品用吸管自动智能生产线”,实现了自动投料,软件控制,在线监测纠偏,自动包装等全工艺流程的流水生产线(mes)系统,原来需要200多人的生产线,只需要60多人,大幅提升了生产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
在这期间,原材料不够,他们紧急协调供应商;物流不方便,他们找顺丰快递发货,自己派车送货;风险太大没有司机,他们想办法调配司机,增加费用;供应商嫌费用太高不愿意发货,他们来承担费用;高速不放行,他们联合供应商协调政府相关部门按规定办开通绿色通道;生产产能不够,管理人员也下车间。唐光文说,办法总比问题多,经过一系列努力,从1月28号开始他们就复工发货。截至2月13日,已向三十多家药企陆续发出产品过亿只。